健身教練筋肉爸爸,37歲,中風;上班族王先生,30歲,中風;軍人林先生,21歲,心肌梗塞,業務主管謝先生,35歲,心肌梗塞。根據衛福部資料,40歲以下的三高比例,已經比過去增加了2倍,心血管疾病已經不是「老年人」的專屬了。
中風、心肌梗塞不再是老年病
其實自認為「身強體壯」,並不一定代表真的健康,國民健康署在針對40歲以上的「成人預防篩檢資料庫」中,發現有39,2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,16.2萬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糖、47.5萬人不知道自己是高血脂,而這些都是潛在的心肌梗塞、中風因子。
國健署也統計2005~2008,以及2015~2018年的三高盛行率,結果發現10年間,20~30歲的高血壓比例增加2倍、高血糖增加2.1倍,高血脂的總體比例雖然微幅減少,但女性卻增加了1.3倍。
「熬夜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!」榮新診所主任康宏銘說,自律神經分為交感、副交感神經,交感神經就像是「油門」,副交感神經像是「煞車」,2條神經互相平衡,維持人體的心跳、血壓、呼吸、消化道、膀胱還有內分泌的正常功能。
但熬夜就是強迫交感神經不斷運轉,缺少了副交感神經的休息時間。康宏銘說,他有一個病人才29歲,因為做期貨買賣,每天都熬夜看盤,交感神經活性幾乎蓋過副交感神經,看起來很有活力,但等身體『消耗完』,大病就來了。
想預防心血管疾病,先從檢查下手!
而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,除了讓生活作息保持正常、飲食健康之外,也要懂得運用每年的「健康檢查」。 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也說,有些人作息飲食都正常,還是會有三高的問題,其實就是來自「家族遺傳」,或是有其他特殊的因子。比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,是因為肝臟製造的膽固醇過高,無論吃得多清淡,都還是會有高血脂的問題。
而筋肉爸爸本身的三高指數也都正常,卻因為家族遺傳的「凝血功能異常」,加上過勞而中風。所以在檢查的時候,除了血液檢查之外,也建議做其他的相關檢查。
4種入門的心血管健檢
血液生化檢查
心電圖(靜態心電圖、運動心電圖、24小時心電圖)
心臟超音波
頸動脈超音波
血液檢查是最基礎的,除了可以看出三高問題,也可以檢視血球的狀況,找出問題的根源,比如血球過多也可能引起高血壓的問題,但單純測量血壓是檢查不出來的。
而心電圖主要是檢測來診斷心律不整、心肌受損的程度、心室的功能結構,而心臟在不同的狀態下會有不同的反應,所以才需要分為靜態、運動、24小時這3種,可以跟醫師討論後決定只檢查一種,或是多種搭配。
至於心臟超音波,可以幫忙找出心房心室內的病變,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子林說,比如在心室內的血栓,平常都沒事,但只要流出去,流往腦部就變中風、卡住心臟就變心肌梗塞,是很危險的;所以心臟超音波的檢查,可以防範這種特殊的情形發生。
頸動脈超音波,則是可以檢查是否有頸動脈的病變,因為頸動脈病變是中風的最危險因子,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說,頸動脈收縮/舒張流速如果低於60/27cm/sec,就會增加腦部病變跟中風的風險。所以在做檢查的時候,也建議要記下流速。
Comments